工商時報【康廷嶽台灣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】人工智慧 (Artificial Intelligence, AI) 時代來臨已經是不爭的事實。隨著電腦運算能力的提高、相對便宜的儲存空間,加上隨手可取得且龐大的數位資訊,奠基於早先在物聯網的基礎發展之上,從2010年起AI領域有爆炸性的突破,許多專家紛紛表示短時間很難有比AI更全面影響人類經濟、社會與生活的技術發展。根據Gartner最新研究報告預測,2018年全球AI相關商業價值將達1.2兆美元,較2017年增加70%,預計到了2020年會達到3.9兆美元。另Tractica在2017年所公布的報告顯示,預估全球運用AI軟體收益將由2016年的14億美元成長至2025年的598億美元更顯對於AI領域發展的樂觀。在AI龐大商機與發展趨勢之下,有許多大企業與新創公司紛紛投入AI領域。可從日前9月中的蘋果新品發表會更加佐證,許多人說發表會宛如一場AI功能說明會,因整場的重點多在全新採用的 A12 仿生智慧晶片,而A12晶片最強大的地方就在於其神經網絡引擎 (Neural Engine),將AI技術應用於iPhone 上的拍照功能、影片功能、語音助理、Face ID等。另依據研究機構Vanson Bourne針對全球營收超過5,000萬美元的企業進行調查,發現已有高達8成的大企業採用AI相關應用,如機器學習、深度學習等,且有3成正在計劃在未來3年內擴大AI的投資,並有62%的大企業將在未來增設或聘請首席AI一職,顯示大企業已逐步進行AI相關布局。然而,對於AI議題並非一面倒的樂觀,更多的人更關注於AI對於未來產業發展的衝擊及工作型態的改變。以在華人圈頗具盛名的人工智慧專家李開復所言,「未來10年50%的工作將會被AI取代」,引發不少人討論。李開復也不諱言的指出AI對人類社會帶來的最大挑戰,就是在未來15到20年人類工作的消失。另Gartner指出,2019年之前AI造成的失業將多於其創造的工作機會,但從2020年之後可帶動整體工作機會正成長,估計將有180萬個職位被人工智慧取代,不過同時也將創造230萬個工作機會;並預計到2021年,人工智慧結合人腦的工作型態將產生2.9兆美元商業價值。然而AI對於不同產業的衝擊不盡相同,多數研究指出製造業受到的衝擊較大,而服務業反而比較不容易被取代。李開復在近期指出「有溫度的服務業才是王道」,其認為AI無法取代人的信任和溫度,能發揮愛與關懷特質的服務業,而台灣富有人情味的特色能發揮服務、創意、關懷與愛的能力,不僅在服務業,包括醫療領域、市場公關、社工等領域,都具備優勢而不易被取代。然而,看起來服務業似乎是AI浪潮下的得利者,但我國服務業多屬規模小、資源少、人才少的中小企業,反倒成為後續發展的隱憂。我國中小企業家數約有140萬家,其中約有112萬家 (79.8%) 從事服務業,且批發及零售業比例高達48.44%。試想,我國中小型零售業者如何與全球大型集團相互競爭?如已導入多項AI的亞馬遜 (Amazon),其倉儲中心使用大量機器人,比一般倉儲可多存放50%的貨物,且營運成本也隨之降低20%。抑或是國內大型的統一超商所推出的無人商店-「X-STORE」概念店,導入臉部辨識、電子標籤、影像辨識、傳感器、智慧語音服務,許多技術皆與人工智慧 (AI) 相關,並且透過此概念店觀察科技與消費者互動的狀況,進而將可擴大運用的模式複製至其它店家,再釋出人力做更有效率的分配。另外,也有不少企業也開始導入搜尋引擎優化 (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, SEO) 做為更精準化行銷的重要依據。然而,多數中小型服務業者礙於資源少或經營者年事高,可能數位化程度都不高,更何況要使用AI的相關應用。雖然2018年是我國政府宣告的「人工智慧實踐年」,然就科技部目前所提出五大發展策略,包含AI研發平台、AI創新研究中心、智慧機器人創新基地、半導體射月計畫和科技大擂台等,看似從軟硬體建置、研發服務、創新研究,到人才培育、實做場域、國際競賽等一應俱全。但就影響家數多、就業人數多的中小型服務業者,並沒有對應的發展策略與配套措施,如此一來,可能將不利於我國產業轉型與跟上國際腳步,嚴重將使我國產業整體成長速度處於停滯狀態、結構性失業更加嚴重。基此,建議我國政府可從幾個面向進行協助,包含在人力面,協助調整既有業態之人力結構,迎合AI發展需求,尤其針對中小企業;在生產面,商業服務或產品製作流程優化,利用新科技解決產業痛點;在法規面,重新檢視相關法規適用性;在技術面:精進系統整合技術等,協助中小企業在AI技術或應用取得較低成本,降低進入門檻。如此,才能讓台灣的中小型服務業在AI浪潮維持王道地位。


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
. . . . 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ace128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